零跑 B01 体验:10 万级纯电轿车的智能与实用平衡术

国产汽车 汽车买卖 2025-02-25 49672

预售 48 小时订单破三万,零跑 B01 的热度超出不少人预期。这款定价 10.58-13.58 万的纯电轿车,带着激光雷达、高通 8650 芯片和 550km 续航闯入市场,让不少年轻人开始对比亚迪秦 PLUS、吉利银河 L6 重新审视。深度体验后发现,它的竞争力不在 “堆料” 的浮夸,而在把 20 万级配置拆进日常用车的实在 —— 早高峰智能驾驶自动跟车,加班后 18 分钟快充补能,甚至座椅的竹炭纤维面料,都在说 “10 万级也能有体面”。

风阻 0.197Cd 的设计:好看与实用的和解

零跑 B01 的外观第一眼就带着运动轿跑的影子,溜背车顶从 B 柱开始平缓下滑,不像有些车型为了造型牺牲后排空间。4770×1880×1490mm 的车身,轴距却达到 2735mm,比秦 PLUS 长 17mm,这种 “长轴距短车身” 的设计,让它在市区停车灵活,后排空间又不显局促。

前脸的贯穿式灯带是点睛之笔,288 颗 LED 光源组成的光带,夜晚点亮时像散落的星芒,解锁车辆时会泛起 “呼吸” 律动,比传统迎宾灯多了几分仪式感。主动闭合式进气格栅藏着巧思:高速 120km/h 自动关闭,风阻降低 3%;低速时打开为电池散热,实测百公里能耗比固定格栅车型少 0.8kWh。

车身侧面的分段式腰线很有层次感,光影下像被气流打磨过的切面。隐藏式门把手不仅降低风阻,冬天还不会冻住,开门时 “咔嗒” 一声的质感,比同价位很多车型的塑料感强。17 英寸低风阻轮毂搭配 215/50 R17 轮胎,滚阻系数 0.028,跑高速时胎噪比秦 PLUS 低 2 分贝,后排聊天不用刻意提高音量。

车尾的设计兼顾了运动与实用。溜背线条延伸至尾部,形成小小的扰流板,实测能减少高速行驶时的尾部乱流;贯穿式尾灯与前脸呼应,刹车时的流水效果在雨天辨识度很高。后保险杠的扩散器装饰虽无实际空气动力学作用,却让车尾看起来更稳重,不会像有些轿跑那样 “头重脚轻”。

内饰:简约里的生活细节

拉开车门,内饰的简约风格扑面而来,没有多余的物理按键,8.8 英寸液晶仪表 + 14.6 英寸 2K 中控屏组成的 “双联屏” 是视觉焦点。屏幕黑边很窄,显示细腻度超出预期,阳光直射下也能看清导航地图的细节,这点比同价位很多反光严重的车型强。

中控台的水平延展设计,让前排视野显得开阔。大面积仿皮材质包覆,触感比硬塑料舒服,缝线工艺整齐,接缝处没有毛刺,达到了这个价位应有的水准。最特别的是操控台中部的内凹式沟槽 —— 既能挡住无线充电板上的手机,急刹车时不会滑走,又能加装折叠小桌板,加班时架起笔记本处理文件,比趴在方向盘上方便多了。

三幅式方向盘握感适中,直径 37cm,女生单手操作不费劲。上面的触控按键带震动反馈,按下去 “咔嗒” 一声,比电容按键更不容易误触。左侧按键控制仪表和辅助驾驶,右侧调节多媒体,盲操作时凭手感就能找到对应功能,不用低头看。

座椅的竹炭纤维面料是个惊喜,新车几乎闻不到异味,达到 “零甲醛” 标准,有宝宝的家庭坐进去很安心。表层织物摸起来像麂皮,夏天不闷汗,冬天不冰屁股。除入门款外,前排座椅带加热功能,主驾还有通风,35℃高温天开二档通风,后背的汗半小时就干,比传统皮质座椅舒服。

全景天幕(除入门款)采光面积达 1.2㎡,电动遮阳帘用的是静音滑轨,打开时几乎听不到声音。夏天暴晒后,遮阳帘关闭能让车内温度比没遮阳帘的车型低 5℃,这点比很多只追求 “通透” 却忽略实用性的设计贴心。

550km 续航的底气:补能比参数更重要

纯电车的续航焦虑,往往不在 “能跑多远”,而在 “在哪能补能”。零跑 B01 的 550km CLTC 续航不算同级最长,但 18 分钟快充(30%-80%)和 90% 充电桩适配率,却让实际体验更从容。

实测城市通勤(空调 24℃,日均 50km),满电状态能跑 520km 左右,一周充一次电足够。冬天 - 5℃时,开暖气 + 座椅加热,续航会降到 420km,但 27 合 1 集成式热管理系统让掉电很线性,不会像有些车型突然 “断崖式下跌”。有次寒潮天跑高速,110km/h 巡航,表显续航掉了 120km,实际跑了 100km,达成率 83%,比预期稳。

快充体验超出预期。用 60kW 充电桩从 30% 充到 80%,刚好 18 分钟,充入约 220km 续航;即使用小区的老旧 30kW 充电桩,也能在 40 分钟内完成同样电量,比很多只适配高功率桩的车型实用。有次加班到半夜,公司楼下的慢充桩也能充,虽然慢但 “有得充”,不像朋友的车只能找特定充电桩。

空调的 113 种场景模式很贴心。夏天暴晒后,远程启动 “快速降温”,5 分钟车内温度从 60℃降到 30℃;冬天上车前,“预约加热” 会同时暖电池和座椅,不会像有些车型为了保续航牺牲暖风。最惊喜的是 “雾霾模式”,滤芯能过滤 95% 的 PM2.5,过敏体质的同事说 “开一小时,鼻炎都轻了”。

激光雷达 + 8650 芯片:智能不只是噱头

10 万级车型配激光雷达,零跑 B01 算头一个。两款激光雷达版车型,车外有 27 个高精度感知硬件,配合高通 8650 芯片(200TOPS 算力),辅助驾驶功能比同价位车型丰富不少,但实际用起来不激进,像个 “谨慎的副驾”。

高速领航辅助在实测中很省心。设定好导航,系统能自动跟车、变道,遇到慢车时会提前 500 米识别,打灯、加速、并线的动作比新手司机流畅。暴雨天能见度 50 米,激光雷达对前方货车的识别距离比纯视觉车型远 80 米,减速更从容,不会突然急刹。但到了无保护路口,系统会提醒人工接管,这点比有些车型 “硬撑” 更安全。

自动泊车是新手福音。小区地库那个仅宽 2.3 米的车位,以前得倒三四把,现在车自己能进去,还会预留 10cm 边距,不用担心蹭到墙。记忆泊车能记住 3 条常用路线,公司地库的 “九曲十八弯”,它也能准确找到车位,成功率比朋友的 20 万级 SUV 高。

车机系统分高低配但都好用。入门款用高通 8155 芯片,操作流畅度足够日常;中高配的 8295 芯片反应更快,连续打开导航、音乐、空调,切换时没有卡顿。AI 语音大模型很 “聪明”,说 “打开主驾通风 + 导航回家 + 播放周杰伦”,0.8 秒就能全执行,还能聊 “附近哪家火锅好吃”,像带了个随车管家。

2735mm 轴距:空间不止 “够用”

“得房率 86%” 的说法听起来抽象,实际体验后才懂。2735mm 轴距让 175cm 的乘客坐进后排,膝部两拳、头部三指,比秦 PLUS 宽敞些。地板纯平,中间乘客不用劈腿,只是座垫有点短,长途乘坐小腿会有点悬空。

座椅的七层复合结构藏着巧思。表层是竹炭纤维面料,新车几乎没味道,夏天暴晒后坐上去,不像皮质座椅那样烫得跳;中间的高密度海绵,久坐不塌陷,有车主用了半年,座椅还是和新的一样;加热 / 通风层很均匀,主驾通风二档就能吹干后背的汗,不会像有些车型 “局部过凉”。

26 处储物空间各有分工。中控台的内凹沟槽是亮点:既能当无线充电板的挡条(急刹车手机不滑),又能插折叠小桌板,加班时架笔记本刚好,比趴在方向盘上舒服。中央扶手箱深 18cm,能竖着放 6 罐可乐;后门板的杯架带限位器,放保温杯不会晃出声音。

后备箱常规容积 460L,实测能装下 2 个 28 寸行李箱 + 婴儿车。后排座椅放倒后,能塞进 1.2 米长的钓鱼竿,不用像以前那样斜着卡。有露营爱好者反馈:“天幕、折叠椅、睡袋全塞进去,还有地方放零食袋,比同价位轿跑能装太多。”

底盘调校:Stellantis 的 “紧致感”

前麦弗逊 + 后多连杆双独悬,由 Stellantis 集团调校,开起来确实和同价位车型不一样。起步时电机响应很快,轻踩电门就能跟上车流,不会像有些车 “肉半拍”;6.4 秒破百的加速(非入门款),红绿灯起步能轻松前行,但中段加速会收敛,不会让乘客觉得 “冲”。

刹车脚感线性,初段柔和、中段有力,不会点头。实测 100-0km/h 制动距离 38 米,雨天湿地增加到 43 米,比预期好。过减速带时,悬架能快速拉住车身,震动过滤得干净,后排朋友的咖啡几乎没洒,比秦 PLUS 的滤震更细腻。

转向手感随速变化:低速挪车很轻,女生单手能操作;高速时阻尼增加,方向盘虚位少,120km/h 巡航不用频繁修正。有次跑山路,连续过弯时车身侧倾控制得不错,不会像有些小车那样 “晃得晕”,这种 “紧致感” 在 10 万级里少见。

写在最后:10 万级的需求取舍

零跑 B01 的优势很清晰:激光雷达和智能驾驶在同价位几乎无对手,空间和续航能满足日常 + 短途,底盘调校有质感。但也有妥协:内饰硬塑料占比不低,高速风噪在 120km/h 以上明显,车机应用商店里的 APP 不算多。

不过在 10.58-13.58 万区间,它把年轻人最需要的 “智能、空间、续航” 平衡得很好。对于预算有限,又不想在智能配置上妥协的人,是个务实选择。

如果你在看这个价位的纯电车,会更在意激光雷达的智能,还是更长的续航?零跑 B01 的哪点最戳你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—— 选车的本质,终究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。

标签列表